1998年紐西蘭人費爾先生 (Phil Tchernegovski) 帶著忐忑心情從南半球的紐西蘭來到北半球的臺灣尋找不知所蹤的心愛兒子。在過程中那種遍尋不著愛子的錐心之痛,卻在臺灣這個異鄉中,被溫暖人們的加油與鼓勵逐漸撫平。而最難能可貴的是,感念在臺灣獲得的善意,在臺灣發生921地震之後,他又再次回到臺灣,以一己之力幫助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一個異國的父親,在最困難的時候,被臺灣人的愛扶起,而當臺灣有難的時侯,他也感念的回報。
聽不見的世界只有寂靜無聲嗎?《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記錄的明晴學園位於東京品川區、創立於2008年,崇尚教育的多元化,不強迫學童小小年紀就去融入所謂的「主流社會」,而是鼓勵他們「聽不見並不會低人一等,只是體驗一個不同的世界」,所以在這邊,不走傳統啟聰學校以口語和讀唇教學的路線,而是以手語來教學。 在片中,幼稚園的小女生,透過手語表達她想要的各種動物貼紙。在老師的理解下,她拿到了她想要的貼紙,她從中學會做選擇、學會表達需求,也感受到被老師理解;小四學生們透過手語啟發對大自然的讚賞,用手語歌詠春天的美好感受,小手飛舞加上豐沛表情,也成了一行行美麗的詩;小六的學生,透過手語設計寫信活動,表達對畢業班導師的感謝,讓老師忍不住感動落淚;國中女生則在午餐時,調皮地討論要給老師一個小小的惡作劇。
宜家如何在低价和环保形象间取得平衡?每2秒砍倒一棵树的背后,是什么样的代价?一起来揭开这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黑色不是一個顏色,虱目魚不是一種魚。 老漢推著車,沒有要推去哪,就只是推著。 持攝影機的人,把眼前的風景拍下,拍下。' 雖然沒有維多夫的前衛美學,也沒有瑞芬斯坦的意圖明確。 但持著攝影機,就緩緩地撿拾生命旅途的風景。 如果要彎下腰才拾的起地上的一粒麥穗, 那就帶著攝影機,散遊在台灣,撿拾夜晚的吉光片羽。
在这部动画纪录短片中,二战老兵透露美国在华盛顿州附近设立一处秘密军营,专供犹太士兵主掌并审问纳粹战俘。
《何以为家》是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出品的系列纪录片,讲述人们为保护亚洲象,修复栖息地,减少人象冲突作出的努力。该系列纪录短片,记录了亚洲象食物源基地项目的实践探索,向公众展示亚洲象和雨林的复杂关系,一线保护人员和当地社区的工作生活点滴。绿色和平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合作开展该项目,并联合制作本片。
遥远的东北乡村的记忆,最真实的平淡中藏着新旧的冲突以及爱与无奈的对抗,传奇且有意义。本片入围第15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入围2024英国Lift-Off升空国际电影节。
虽然李二毛(音译)出生时是男性,但她以ladyboy(换性人)的身份已经活了许多年了。她在夜总会里表演,但是依旧渴望得到真爱和被接受。这部电影跟随她17年光阴,在期间她同时展示了韧性和脆弱,并屡屡遭受偏见对待甚至侵犯。 她和她的男朋友后来搬到乡下住。在那里,他们试图在恶劣的环境下重新一段生活,靠着家里留在的田地过活。但是她再次遭到社会拒绝。她重新回到城市,这个在中国转性别人群需要承受生活压力因而容易奔溃的地方。 多年过去,电影人贾玉川跳出他原本中立观察者的身份。他逐渐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就像李的哥哥一样。在旁白里,他表达他的担忧,当李遇到困难时,他会及时出现帮助。这种主观的风格只会加强了故事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