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娜·鲍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现代舞编舞者之一,在皮娜逝世十年后,她的两部经典舞蹈作品《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和《春之祭》分别交给两个舞团重新诠释:德国德累斯顿的森佩尔歌剧院芭蕾舞团和非洲塞内加尔萨布尔斯学院,由皮娜舞蹈团的前舞者指导。德国纪录片导演弗洛里安·海因曾·齐奥布在德国、塞内加尔,记录下了两支舞团的排演过程和最终成果。期间透过对舞者们的采访,侧面展现皮娜舞蹈对他们个人精神的改变。影片结合皮娜生前的历史影像,打通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在的壁垒,无形中将“做自己”的皮娜精神传递至银幕上下的所有人。
这是一座不同于人们固有印象的“孤儿院”。它靠近东乌克兰战争前线,是一小群社工们组织起的临时住处,带给无所归依的孩子们舒适与安全。这座房屋尽管有些简陋破败,却充满着关怀,成为这些将由政府决定归属的孩子们为期九个月的庇护所。在这段短暂的时光里,孤儿院的照料者们努力地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一份安稳与日常。 注:顿巴斯战争(东乌克兰战争)指2014年2月至今在乌克兰东南部顿巴斯的战争,由俄罗斯控制的位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俄语地区的亲俄势力与乌克兰政府军发生交战。
小乌利想成为海盗或教皇,但她绝不想适应巴伐利亚村庄的角色刻板印象。 父亲去世后,母亲将他的“秘密”盒子作为遗产交给了她。 这些内容突然改变了她对父亲、她自己、她的家庭和她成长的社会的看法。 一个关于巴伐利亚省家庭秘密、性别角色和童年的真实故事 - 通过动画和纪录片图像讲述悲喜剧过山车。
台灣本土文學詩人吳晟,有「國民詩人」之稱,以吳晟為傳記主角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正式發布海報、預告,將於9月2日在全台上映,片中貼身記錄吳晟投入廣袤土地的情懷。 吳晟創作貼近生活、靠近土地自然,透過書寫台灣人、敘述台灣事、描繪台灣景的創作意念,充分表達台灣在地的原鄉情懷。其詩作〈負荷〉原創作於 1977 年, 3 年後被選為國立編譯館版本之課文教材,從此「甜蜜的負荷」變成親情的代名詞,40 餘年來,持續感動每一代的台灣人。在紀錄片《他還年輕》中,傳主吳晟感性地說:「讀詩還有感動,就表示生命還有熱情。」 紀錄片《他還年輕》自 2017 年起,以超過3年時間長期駐點的拍攝策略,跟著吳晟穿梭彰化鄉間、踏查濁水溪生態,亦飛住美國愛荷華回憶參加寫作班心情,至溫哥華拜訪亦師亦友的作家瘂弦,動人呈現吳晟與家庭、友人間的情感流動與影像語言。本片拍攝期間恰逢〈負荷〉的主人翁、也就是詩人的女兒吳音寧身陷北農事件風暴,這期間詩人無法寫詩,只能在面對生命最大挫折與衝擊中,勉強於谷底執筆記錄事件始末,寫成《北農風雲》一書。本片記錄了詩人這兩年多的心情轉折,從憤怒、焦灼、掙扎,到重生與昇華,遂見證了詩是濁世最終的救贖。 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片名的故事,來自於這位「國民詩人」在邁入21世紀階段,從2001至2014年的詩作選集名稱。吳晟謙稱,由寫作累積成著作的進度實在不容易,近年來他仍持續發表作品,今年也有新書持續推出,紀錄片《他還年輕》見證了「詩人不老,鬥志不滅」的年輕精神。 導演林靖傑11年前即因拍攝以作家王文興為主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獲得關注,不但獲得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長片競賽優等獎」,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獲得最佳剪輯獎。林靖傑這次再度應邀擔任「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最新電影《他還年輕》導演,緊跟著吳晟的身影腳步,不但記錄了他對台灣土地的關懷,也透過攝影機,讓大家看見詩人在動筆的感性,以及筆下「最甜蜜的負荷」之由來。
The story of trailblazing country music legend Tanya Tucker’s return to the spotlight after nearly 20 years. Rising star Brandi Carlile writes an album for her hero based on Tanya’s life, spurring the greatest comeback in country music history.